诗歌与警察:18世纪巴黎的交流网络-电子书PDF/EPUB/MOBI/TXT

诗歌与警察:18世纪巴黎的交流网络-电子书PDF/EPUB/MOBI/TXT
诗歌与警察:18世纪巴黎的交流网络.jpg
诗歌与警察:18世纪巴黎的交流网络.jpg

作者: (美) 罗伯特·达恩顿
出版社: 上海人民出版社
出品方: 世纪文景
副标题: 18世纪巴黎的交流网络
原作名: Poetry and the Police: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Eighteenth-Century Paris
译者: 谷大建 / 张弛
出版年: 2025-6
页数: 256

《诗歌与警察:18世纪巴黎的交流网络》是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·达恩顿(Robert Darnton)的微观史研究著作,通过1749年巴黎“十四人事件”这一具体案例,揭示了18世纪中期法国旧制度下的信息传播网络与公共舆论的诞生机制‌。以下是其核心内容:

一、核心事件:十四人事件

1749年7月,巴黎警察以“散播诽谤国王诗歌”为由,诱捕了14名平民(包括学生、教士、职员等),涉及六首讽刺诗,如《黑色狂怒的怪物》《一个娼妓的私生子》等。这些诗歌直指路易十五的统治弊端、宫廷丑闻及《亚琛条约》的屈辱,引发高层震怒‌。

二、研究方法与史料创新

达恩顿利用警察审讯档案、传世歌集等边缘史料,结合口传文化分析,还原了诗歌的传播路径。他特别关注诗歌的听觉传播(配曲传唱)和物质载体(碎纸片、抄本),填补了传统史学对口头交流研究的空白‌。

三、信息网络与公共舆论
传播网络‌:诗歌通过学生、教士等年轻群体口口相传,配以流行曲调快速扩散,形成动态的“流动文本”‌。
政治隐喻‌:诗歌讽刺路易十五的懒政、蓬巴杜夫人的干政及税收不公,反映民众对旧制度的不满‌。
政府反应‌:当局的严厉镇压(如秘密审讯、沿传播链溯源)暴露其对舆论的恐惧,标志“公众先生”概念的萌芽‌。
四、历史意义

达恩顿通过这一事件,展现了启蒙时代巴黎的“地下交流网络”,揭示了公共舆论如何从街头巷议发展为革命前夜的思想暗流‌。该书与《屠猫记》一脉相承,延续了达恩顿“历史侦探”式的研究风格‌。

本站书籍信息均来自网络!版权归原作者及出版商所有,仅限个人测试学习之用,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。网站本身并不存储相关资源文件,若信息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邮箱727815689@qq.com,站长一经核实立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