毁灭与重生:二战后欧洲文明的重建-电子书PDF/EPUB/MOBI/TXT
毁灭与重生:二战后欧洲文明的重建-电子书PDF/EPUB/MOBI/TXT
作者: [英] 保罗·贝茨
出版社: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
出品方: 理想国
副标题: 二战后欧洲文明的重建
原作名: Ruin and Renewal : Civilizing Europe After World War II
译者: 陈超
出版年: 2024-4
页数: 532
毁灭与重生:二战后欧洲文明的重建.jpg
第一章
呼吁救济
Stephen Spender, Ruins and Visions (London: Faber & Faber, 1942); Spender, European Witness (London: Hamish Hamilton, 1946), 21–22. See Florian Alix-Nicolaï, ‘Ruins and Visions: Stephen Spender in Occupied Germany’, The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09, no. 1(2014): 54–74.
1945年7月,英国诗人斯蒂芬·斯彭德(Stephen Spender)从法国前往德国执行一项特别任务。在魏玛共和国垂死的那几年里,他曾在汉堡和柏林居住,之后便再也没有回去过。这一次,斯彭德以同盟国管制委员会(Allied Control Commission)官员的身份来到德国的英军占领区,执行一项为期6个月的不同寻常的任务,内容是“了解德国知识分子的生活与想法,重点是发现德国文学界幸存的人才”并“了解图书馆的情况”。他为此次任务撰写了日志,在1946年以《欧洲见闻》(European Witness)一书出版,是关于遭到毁灭的欧洲最早的第一手回顾资料。几年前的1942年,斯彭德出版过一本名为《毁灭与景象》(Ruins and Visions)的诗集,里面谈及他的个人体验,主题包括空袭、纳粹势力占领法国与死亡本身。但他没有做好准备,来面对在德国等待他的废墟和景象之震撼与规模。科隆的市容——或者说,科隆的遗迹残骸——深深地震撼了他,“经过科隆时,我的第一印象是这里居然连一间房屋也没有剩下”;烧得焦黑的残垣断壁“就像一张薄薄的面具,挂在潮湿空洞的、散发恶臭的、内里已被彻底破坏的房屋前面”。同样令他内心不安的,还有惨状堪比废墟的幸存者:“居民的内心就像这座城市,同样沦为废墟。他们就像一个流浪的部落,在沙漠中发现了一座荒废的城市,在那儿露营、居住在地窖里,在废墟间搜寻抢掠一个死去文明的残存之物。”
Spender, European, 23–24, 68, 109.
对斯彭德而言,这些惨遭轰炸的城市里正在冒烟的废墟,不仅仅表明它们是希特勒第三帝国的牺牲品。这些“鬼城”已经成为“我们文明的丰功伟绩”,它们的废墟“是我们这个世纪的造物,正如哥特式大教堂是中世纪的造物”。斯彭德承认,“我们这个时代造成的骇人听闻的情景”令他感到心中不安,而与之密不可分并且令他更加心烦意乱的,是对“德国的废墟将有可能波及整个欧洲,令其同样沦为废墟”的担忧。令他感到困扰的情形还有:“当我走在波恩的街头,一阵风刮起散发着腐朽气息的废墟尘土,味道就像胡椒粉那般辛辣扑鼻,愈发令我觉得我们的整个文明只有脆如蛋壳的墙壁作为保护,一天之内就会被吹倒。”
毁灭与重生:二战后欧洲文明的重建-电子书PDF/EPUB/MOBI/TXT